五年间,蚌埠公交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百姓出行、服务城市发展为己任,在基础建设、服务能力、安全管理、文明创建等方面全面发力,经受住了新冠疫情、恶劣天气、创城攻坚、重大赛事的考验,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被授予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单位、安徽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新冠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公交综合指标排名稳居全省公交行业第一方阵。
课目一:便民
亮点:拓延公交线网 让公交均等化服务由城入乡
成绩:政行风评议排名五年靠前,两年榜首
“十三五”期间,蚌埠公交结合公交规划、市民要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和我市路网实际,探索微公交、定制公交等全新运营模式,打通城市微循环,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机关、学校对公交的个性化需求。共计新开线路54条,优化调整线路39条。公交线网进一步扩大,淮上区万达、淮上工业园区、经开科技学院等多个公交盲点区域实现公交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20年4月29日,市政府第97次专题会审议通过《蚌埠市统筹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建设”。计划利用1-2年时间,逐步完成15条城乡间公交线路和7条农村客运班线的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造,建立完善优先发展公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市域公交线网覆盖率,构建层级分明的“市-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统筹构建市域公交一体化工作格局。
截止目前,淮上区、禹会区、高新区等 3个区的私营中巴(农班客运)线路回购工作已完成,回购城乡私营中巴(农班)线路 16条,回购中巴车104台。共开行市域公交一体化公交线路12条,分别是171(中医院至常郢村)、172(义乌商贸城至司家闸)、173(体育场至梅桥)、175(蚌医首末站至沫河口)、176(大庆路桥北首末站至槐花园)、151(高铁南站至李楼乡)、180(客运南站至马城镇政府)、181(马城镇政府至孝仪)、182(马城镇政府至国电公司)、183(马城镇政府至刘巷)、152(高新区公交枢纽站至大徐村)、153(小黄山公交首末站至河北村)。同时,结合“建制村”通客车公交承担任务,开通8条村村通公交班线。
市域公交一体化实施以来,日投入公交运力118台(含线路延伸至乡镇的城市公交),日发车340班次。共运送乘客人26万人次,较收购前客流日均增加209%,受到城乡间居民一致好评。市域公交一体化新开公交线路及村村通公交班线票价和市区运营公交票价一致,普通票价一元,空调车票价两元,月票和免费的乘车卡均可通用,真正让城乡间居民享受到公交均等化服务。
截止目前,公交线路长度达122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76公里,增幅172.8%;线网长度374.5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37公里,增幅57.7%。公交服务网络不断扩大,线网结构更趋优化,线网密度达3.32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2%,机动车出行分担率达60%。
同时,提升公交出行惠民化、多元化、便捷化,开行免费扫墓专线、免费爱心班线等特殊时段特殊人群免费乘车班线;推行手机APP查询系统,加入全国首批20个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实现手机扫码乘车并通过“1分钱扫码乘车”活动加以推广。公交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共收到表扬2000余件,连续五年在政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受市政府通报表彰,其中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名列魁首,成为我市窗口行业服务标杆。